我爱人一直有胃息肉,医生说可以观察,最近又发现了结肠多发息肉,结肠多发息肉严重吗
北京积水潭医院
结肠多发息肉还是很严重的,但是及时治疗的话,就没有太大问题,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可能是由于真性的息肉导致的,比如腺瘤性息肉、家族遗传性息肉病,大多数的结肠息肉都是由于长期不良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所造成的,病人会有明显的腹痛、腹胀、排便带血等症状,且会反复的发作。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肠道有100多个息肉,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称为息肉病。这里所说的特殊临床表现,一般是指反复腹痛、肠出血。肠息肉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是非特异性的,很多患者只有在肠套叠或肠梗阻时才发现。结肠直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成年人多为腺瘤。如果腺瘤的直径大于2厘米,就更容易癌变。常见的肠息肉病包括色素性息肉病综合征、家族性肠息肉病、肠息肉病伴多发性骨肿瘤和多发性软组织肿瘤。
结肠息肉也很常见,发生在肠隆起处。具体来说,它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发性结肠息肉有一定的家族倾向,部分患者是反复肠炎所致。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也会导致肠黏膜不同程度的增生,形成息肉样改变,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腹胀。有些患者是由特定感染引起的,如肺结核患者和克罗恩病。结肠息肉确诊后应积极治疗,因为良性疾病比较常见,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良性息肉也会变成恶性。因此,早期结肠镜下可切除多发性息肉,必要时可选择传统开腹手术部分切除肠管。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胆囊息肉是指突向腔内的胆囊壁隆起性病变。多发性胆囊息肉就是胆囊内有多个胆囊息肉产生,相对于单发的胆囊息肉会安全一些。大多数的多发性胆囊息肉直径较小,没有临床症状,因此并不严重。一般患者经彩超检查提示胆囊内多发性息肉,此时考虑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较大。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患者可以到当地医院普外科或者肝胆外科做手术治疗。在饮食上患者需要积极的避免饮酒。
腺瘤性息肉是息肉病的一种。息肉常见于消化系统的结肠和直肠。无论是直肠息肉还是结肠息肉,临床上一般根据病理分类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炎性息肉;第二类,腺瘤性息肉;第三类,绒毛膜息肉;第四类是绒毛膜癌混合息肉。这几种息肉在临床上很难区分,结肠镜下肉眼很难区分哪种息肉。腺瘤性息肉的诊断依赖于病理学,即结肠镜检查。切除息肉后,送病理科检查。病理科通过显微镜可以确定是炎性、腺瘤性、绒毛膜癌息肉。
结肠镜检查息肉术后多久能恢复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患者术后自身的恢复情况。如果息肉数量少,属于单个息肉,个体小,手术留下的伤口会比较小。术后可适当护理,7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15-20天基本恢复伤口,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生活。如果肠道内有大量息肉,则属于多发性息肉,有息肉的个体较大。结肠镜切除息肉会在肠道内留下较大的伤口,容易导致严重出血。术后恢复时间会比较长,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恢复。
结肠低级管状腺瘤是良性的,如果没有癌变,则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它属于癌前病变,癌变的可能性比其他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高,因此,一旦发现这种结肠息肉,就需要尽快将其切除,并在肠镜下凝结。
胆囊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胆囊良性的疾病。如果多发、散在息肉,胆固醇息肉可能性较大。在胆囊息肉小于1厘米的时候,不用做特殊治疗,一般只需观察、复查即可,若反复诱发胆囊炎或是形成结石,则需要考虑手术。
增生性息肉不严重。增生性肠息肉是肠息肉的一种,分为小肠息肉和大肠息肉。大肠息肉约占肠息肉的80%,大部分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增生性息肉不会癌变。癌变肠息肉按发病率可分为乳头状腺瘤、管状乳头状腺瘤和管状腺瘤。癌变率与息肉大小呈正相关。肠息肉患者大多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胀或大便习惯改变,可能混有血或血便。大息肉可能导致肠套叠、肠梗阻或严重腹泻。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