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弱阳性怎么回事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弱阳性尿蛋白的治疗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主要是优质低蛋白饮食。 2,适度运动,主要是有氧运动,避免过度运动。 3,ACEI和ARB,例如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是临床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药物。
西安市第四医院
如果发现尿蛋白弱阳性者不能先治疗,动态复查,一般每周复查一次。如果尿蛋白消失,则无需特殊处理;如果尿蛋白仍呈弱阳性或进一步增加,可以给予缬沙坦胶囊或培哚普利片治疗,必要时可以给予激素治疗。
尿蛋白弱阳性是尿蛋白阳性,但量少,在阴性和一个+号之间,叫弱阳性,也叫疑阳性。如果尿液中有弱阳性蛋白,那可能是饮食因素,吃太多蛋白质造成的。此外,情绪因素或过度劳累,也会出现尿蛋白弱阳性。
尿蛋白质弱阳性是指尿中出现蛋白质,但是这种蛋白质达不到阳性(+)的标准,尿蛋白质弱阳性,指的是尿里面出现了少量的蛋白质。正常人尿蛋白定性试验应该为阴性,定量试验应该是0-80mg/24h,这种情况可见于生理性的劳累、运动、感冒发烧等情况。还有其他的原因,如偶然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或者假性的蛋白尿等,弱阳性常常是生理性的蛋白尿,或者肾小球滤过功能轻微受损的可能。
正常人尿液中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上限为150mg/24h,但尿常规蛋白质阴性。如果在尿常规中发现一个人的蛋白质呈弱阳性,需要分析原因后再判断是否严重。分析如下:一是尿液浓缩,浓缩后的尿液使尿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也浓缩,使尿蛋白呈弱阳性。当正常尿液浓度恢复后,蛋白质就会变成阴性。第二,剧烈活动、过度劳累、酗酒,或者女性特殊时期,都可以导致尿常规弱阳性蛋白,过了特殊时期就会变成阴性。
正常人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尿液中没有蛋白,尿蛋白检查结果+-是加减号的意思,说明尿蛋白是弱阳性,建议进一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确是否存在尿蛋白,发热、泌尿系感染,以及寒冷、长期直立状也可以出现尿蛋白+-,慢性肾炎,或者是其他的继发性肾炎,也可以导致了尿中蛋白弱阳性。为了避免误诊,应该消除外因后复查几次,必要时需要及时治疗。
尿检蛋白质阴性说明这个指标是正常的,而出现蛋白质阳性往往提示有肾脏相关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尿检蛋白质加减号就是尿蛋白弱阳性,这种情况多见于功能性蛋白尿或肾功能受损比较轻。尿检蛋白质±代表尿蛋白弱阳性,说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大约大于500毫克/24小时。正常的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的存在,尿常规中是没有尿蛋白阳性的。
通过尿常规检查,患者发现尿白细胞呈弱阳性,说明尿白细胞异常升高,但升高较轻。如果患者呈弱阳性,出现尿急、尿痛、尿频等症状,则可能发生尿路感染,通常是细菌引起的。如果只是白细胞弱阳性,可以定期观察复检。但在观察期内,一定要多喝水,增加尿量,用尿液冲洗尿道,促进尿路细菌的排泄。正常情况下,人体白细胞的检查结果应该是阴性的,只有感染等异常情况才会导致弱阳性结果。
尿常规蛋白质(+)(-)提示尿中的蛋白质为弱阳性。正常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查蛋白质为阴性,出现弱阳性为异常的现象。尿蛋白(+-)号就指的是可能在尿液里边有一定的蛋白量,正常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应为阴性,体内的蛋白经过肾脏滤过时,无法通过肾脏的滤过膜,被保留在体内。蛋白增多可能提示有内科的问题,尤其像肾脏的疾病,像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尿潜血弱阳性,表明尿中存在潜血。有红细胞加号,可能是由尿路结石或肾脏疾病,肿瘤,脱水等因素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剧烈运动。最好做泌尿系统B超检查并检查尿渣。
弱阳性尿潜血表示尿样中有红细胞,但红细胞数量很少,没有达到诊断为阳性的结果。一般认为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的尿样被认为是阳性结果,但如果红细胞数大于0小于3,则被认为是弱阳性结果,此时有尿路出血,但出血量很小,需要进一步复查尿液,或者通过泌尿系统b超、ct检查是否有出血,或者查找出血原因。也可能是继发于全身性出血的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凝血能力下降。
如果查体发现尿常规中,蛋白(+)(-)表示是弱阳性,多见于身体处于饥饿状态时,不要担心,一般没事,可以定期检查。长期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损害肾脏的因素,会造成尿蛋白出现阳性。也看可能是慢性高血压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肾炎或者溶血性疾病,要明确诊断,必须进一步的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必要的话,可能还需要做肾脏穿刺活检。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