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难受的很,去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医生说是血小板高,请问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小板高很有可能与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骨髓增生病症等相关,假如另外伴随白细胞升高,很有可能与炎症感染、贫血等因素相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防耽误医治。
血小板在人的身体里面主要是具有抗凝的功效,假如仅仅轻微提高,可能是手术中出血、外伤或是发炎感染等缘故造成的。如果是血小板的值增高的很多,可能是血小板增多症等一些血液疾病导致的。
血小板血细胞比容高是指血小板量相对于外周血容量的百分比增加。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原因是血小板数量增加,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同时,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等。
患者血小板宽度稍高是由于反应性血小板大小不等所致很正常。是的血小板宽度不同,因为有些血小板特别大,有些血小板特别小,提示患者的一些血小板年龄较大,并慢慢产生一些新的血小板,这种情况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通常是由于机体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所致身体。病人如果血小板持续被消耗,则血小板的分布宽度也会出现倾斜。如果没有临床症状等,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打开。通常多喝水,多运动,保暖,预防感冒。
宝宝外周血象中血小板增高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需要做一些分析。宝宝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个\/L,高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高,通常在感染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血小板增多,比较多见的像感染、病毒、细菌或者真菌感染,感染后血小板会降到正常,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也可以出现一过性增高。最后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高,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就需要用抗凝药治疗。
血小板平均体积,英文缩写为MPV,主要用于判断出血的风险和可能性以及骨髓造血的一般情况。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破坏增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PV会增加。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常见于以下疾病:MDS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缓解期)、巨幼细胞性贫血、肺栓塞、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等。
血小板高度是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范围。临床上有两种血小板高度的情况。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感染,如急性阑尾炎、肺炎、大手术、外伤、急性出血等。这些外因刺激血小板数量的反应性增加,但这种反应性增加往往是短暂的。原发病控制后,血小板数量会逐渐恢复正常。血小板原发性增加,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这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与基因突变有关。血小板数量往往达到异常高的水平,需要用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
血小板计数高的原因可分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自发性血小板增多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贫血或失血、感染、恶性肿瘤、风湿性免疫疾病、创伤、应激、药物和脾切除术,可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增加。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见于一些骨髓增生性肿瘤,如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导致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以巨核细胞增殖为主要疾病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疾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血小板增多是由遗传因素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于血小板体积大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进行治疗。血小板升高也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脂血症或糖尿病血液过浓。血小板体积大的原因可能是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建议去当地正规医院检查,看具体原因,不要积极治疗。另外,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清淡饮食,尽量不吃辛辣和高脂肪食物。你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来增强你的抵抗力。
血小板计数可显示生理变化,如正常人1天内血小板计数为6%-10%个人。它表现为午后高,午后低早上高,冬天高,春天低,高原高区域。静脉血液比毛细血管高10%,在运动中后期,血液都会升高怀孕。病理学上高血小板计数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白血病、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和感染后脾切除术。怎么样如果血小板数量过多,如果血小板数量轻度升高,考虑生理变异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儿童血小板的正常范围为(100-300) × 10 9每L,血小板主要参与体内的凝血和止血过程。高血小板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血液高凝,易血栓形成。血小板轻度增加不需要治疗,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注意。比如川崎病患儿,如果血小板增多,往往说明其预后可能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去医院定期检查。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能是骨髓增生性疾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的障碍。这种病的典型特征是血小板明显增多,血小板会继续增多或保持高水平。原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或治疗方法,需要长期治疗或服药控制血小板数量。还有其他血小板偏高的疾病,复查后血小板仍异常偏高需进一步检查。
血小板计数高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第二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肿瘤,需要进行骨活检、遗传学检查和明确诊断。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的刺激因素有肿瘤、慢性贫血、风湿性免疫疾病等。血小板增多后的危害取决于血小板增多的具体程度。当血小板大于450,小于1000x10 9/L时,主要危害是急性血管事件,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等。当血小板大于1000,特别是大于1500x10 9/L时,此时的主要危害是出血,如皮肤黏膜出血、器官出血,严重者甚至脑出血。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