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经常感觉腰酸疼,朋友给了我一瓶杞菊地黄丸说可治肾虚,我想知道它是肾阴虚吃还是肾阳虚吃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枸杞地黄丸是帮助治疗肾阴虚的常用药物。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的滋阴养肝作用,尤其对肾阴不足,尤其是阴虚引起的头晕、耳聋、耳鸣、神经衰弱、失眠多梦。但是最好在医生的配合下进行药物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治疗的目的。千万不要盲目用药,因为你一般不知道是肾阴不足还是肾阳不足引起的,需要先找出原因再服用。身体不适时,建议停止用药,去医院进行检查。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知柏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药而成。可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刺等,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的感染以及慢性肾炎和慢性肾功能不全。也可以用于感冒后期的咽喉肿痛,嗓子干裂等症状。知柏地黄丸寒凉滋腻,容易导致女性出现白带过多等白带异常现象。对于脾虚便溏、消化不良的患者不宜服用。用药时请遵医嘱。
补肾中药应根据临床表现和证候特点选择不同的药物。肾虚主要包括肾精不足、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可用五子衍宗丸,肾阳虚推荐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贵由丸。肾阴虚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白质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治疗,具体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肾的中药有很多,但临床上需要区分阳虚、阴虚、津虚、气虚的区别。各中成药说明书中明确指出,肾阳虚主要有畏寒、清尿、腰膝酸软、腰膝冷痛、清尿、遗精、滑溜、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肾阴虚主要有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舌红苔少、脉细等临床表现。
西电集团医院
补肾药根据类型不同用药也有所不同,肾虚又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治疗肾阴虚的中药主要有六味地黄丸、麒麟丸和杞菊地黄丸等;治疗肾阳虚的中药主要有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吃一些羊肉、猪肉、花蛤、韭菜进行食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杞菊地黄丸主要由枸杞、菊花、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等组成。具有补肾填精、养肝明目、清虚热的功效。其主要功能如下:能有效改善肝肾阴虚引起的双眼干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也可用于改善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烦、失眠多梦或手脚发热等症状。长期服用会导致面色发黄,没有食欲,晚上尿频。
一般来说,临床上杞菊地黄丸能滋补肝肾,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头晕耳鸣、羞畏光、风中流泪、失明等症的治疗。 该药物主要由枸杞、菊花、熟地黄、吴茱萸、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辅以蜂蜜。这种药是一种大的深棕色蜜丸,味道酸甜。另外,如果吃了这种药,不建议吃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如果病人感冒发烧,就不应该使用这种药物。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他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种药物,不应该擅自使用这种药物。此外,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肾阴虚是中医特有的证候,常表现为舌红少苔,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遗精。常用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地黄丸、左归丸、白质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主要是肾阴。饮食方面,像海参、枸杞,都有滋阴的作用,女贞子也是补肾滋阴的药。还有一个生地黄,它既能滋养肾阴,又能清热。有的是药,有的是药食两用的食品。一般来说,它们具有滋肾养阴的作用,或者同时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女性肾阴虚的主要症状是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心悸发热、多汗、月经少、甚至闭经、舌红苔少、脉博数。主要是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脾肾虚弱,熬夜劳累,以及久病阴伤所致。治疗需要滋阴补肾。常用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可用于明显阴虚火旺者。要是自身情况很严重的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不能听信别人的一些偏方。
肾气不足的常见症状是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须发早白。肾阳虚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温肾壮阳的药物,如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对于肾阴虚的患者,应选择一些滋阴补肾的药物,如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疗效较好。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平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此外,他们应该注意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全谷物。同时,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减少或闭经。可以口服一些补肾药物,如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等。用药时请遵医嘱。
肝肾两虚是中医常见的证候,服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杞菊地黄丸等可调整治疗。这些药物对调节肝肾有很大的好处。如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肝肾两虚、肾阴不足、肝火亢盛、肝阴下降的更年期女性,疗效非常好。杞菊地黄丸治疗肾虚肝火疗效显著,临床常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干眼症、腰酸、失眠等症的治疗,效果良好。金匮肾气丸以补肾阳为主,可用于肾虚、肝气郁结、肾阳虚的辅助治疗。用药时请遵医嘱。
左归丸是治肾阴虚的药物。左归丸由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胶组成。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精髓亏虚引起的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由于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在使用左归丸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孕妇以及儿童是禁用的,使用之前建议请教专业人士分清阴阳后再慎重选择药物。
中医科